50首管乐总分谱曲集邮购
搜索
各类原版管乐乐谱试听库丹尼斯维克铜管配件系列美国巴哈铜管乐器及配件西班牙Stomvi斯通威小号铜管
解放军军乐团录音专辑系列欣赏法国Buffet布菲单簧管普路太管乐箱包大全动漫音乐交响管乐谱试听
查看: 3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近伯恩斯坦The Bernstein session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 00: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见证传奇WORKING WITH LEGENDS
走近伯恩斯坦The Bernstein session
爱德华·格林菲尔德回忆这位神奇指挥家工作时的一幕幕。

音乐巨匠伦纳德·伯恩斯坦终其一生都是公众心目中古典音乐的代言人,无论是在音乐厅还是百老汇的剧院,无论是他的演讲、他的生活方式……当然,只要他一拿起指挥棒,就会爆发出火样的激情。这就是举世瞩目、备受崇拜的伯恩斯坦。绝大多数人都很熟悉他的公众形象,只有相当少数的人会留意到他远离听众时的另一面。然而,《留声机》评论家爱德华·格林菲尔德(Edward Greenfield)却拥有近距离目睹伯恩斯坦工作的特权;他曾经出席过伯恩斯坦一些最具名气的唱片的录音现场。那里没有听众,没有迎合听众的表演,只有伯恩斯坦、音乐家们——以及少数有时会被邀请到场的客人们。格林菲尔德和伯恩斯坦相识多年,只有凤毛麟角的记者能够准许获得与其一样多的与伯恩斯坦接触的机会。在这篇报道中,格林菲尔德回忆了伯恩斯坦是如果展现一位具有极度自信和强硬心态男性的一幕幕场景,甚至在他受到麻烦侵扰的时候。
1970年2月,皇家阿尔伯特大厅。伦纳德·伯恩斯坦正准备与伦敦交响乐团及合唱团录制威尔第的《安魂曲》。录制工作开始了,这位大师戏剧性地走了进来,拿起他的指挥棒,以适宜的严肃口吻说道:“先生们,我们将一起录制《叹息》(Ingemisco)”。很明显,独唱男高音声部要比任何歌手分量都重,同时也极其光辉。当时还有些不确定的因素,因为男高音直到最后几分钟才被领进来——在录制唱片之前,于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的那次现场演出已经进行了电视录像,当时的男高音是弗朗哥·柯莱里(Franco Corelli);但是就在圣保罗大教堂的演出完成之后,行将前往阿尔伯特大厅时,这位性情多变的歌唱家忽然决定退出了。
在这次录音中,大家的发挥都超出了原先的预估;录音制作人约翰·麦克卢尔(John McClure)设法签约了一位年轻而且经验不足的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当时他的声望正在急剧增长。多明戈在舞台上见到伯恩斯坦时明显有些紧张,甚至在听到大师示范的一个徐缓、醇厚的抒情段落时依旧还是放不开。多明戈坚持了一会,抱怨道他无法在这个速度上控制自己的独唱;但是伯恩斯坦对他的异议置之不理,给予他自信使他能够顺利完成。
实际上他做到了,我们可以在录音成品中听到多明戈自如的气息控制和杰出的旋律线条。虽然如此,当痛苦的录制过程结束并且伯恩斯坦在控制室中对他的表现认可之后,多明戈才真正感到轻松。在回响声很大的阿尔伯特大厅里录音,会出现很多问题,当时录音师们就花费了很多时间才使声音非常完美和平衡,使听者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空洞感。
在这次录音进程中还有一件先前并没有预见到的事情,那就是即将成为首相的爱德华·希斯(Edward Heath)前往控制室拜访了伯恩斯坦——这位一直梦想成为指挥家的人绝对不会拒绝任何伟大指挥家的邀请。我想起了一张有趣的照片,很明显它是在某一次阶段录音的结尾时拍摄的。其中,就座于控制室桌前的是伯恩斯坦,他看起来比平时更为放松,邻座就是那位仪容相当整洁的保守党领袖。这张照片有一处细节,那就是位于伯恩斯坦面前的半瓶苏格兰威士忌。不过这张照片在大选进行之时并未公开发表,否则它会使希斯的处境非常尴尬。
无论是在录音棚还是音乐厅,能够会见伯恩斯坦总是令人愉快的。到目前为止,他是我所认识的伟大音乐家中最具魅力的一位,他可能比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另一位富于英雄色彩的人物,更具吸引力。伯恩斯坦还是最为炫技的指挥家,那些不熟悉他或未曾近身观察过他的人,很有可能会误以为他的技巧仅仅是为了哗众取宠,完全源于瞬间的灵感。实际上,通过我这些年的了解,他拥有完美的控制力,这种能力来自于他卓越的才智;那富于技巧的风格是激励演奏者和听者的一种元素,尤其是在一部作品进行到高潮处他甚至会激动地跳起来。
我曾经有一次问过他,哪一位指挥家对他影响最深,他的回答令我吃惊,排在首位的竟然是弗里茨·莱纳——他是伯恩斯坦在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时的导师。莱纳一向反感喜爱炫技的指挥家,指挥棒尖在他手中的移动范围几乎没有超过几英寸;然而伯恩斯坦却坚持认为他正是从莱纳那里领悟到了,一位指挥家必须时刻关注他在每一瞬间所应该传达的信息。他所倾力投入的交响乐团,比如伦敦交响乐团这样的由众多敬业的演奏家组成的团队,见证了伯恩斯坦出色的控制力。
与伦敦交响乐团录制威尔第《安魂曲》是当时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投资的一系列唱片录制计划中的一环。伯恩斯坦自己的交响乐团,也就是参与了他几乎所有录音的那支乐团,是纽约爱乐乐团。但是,在美国进行录音的花费攀升迅速,因此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选择了在伦敦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来完成大部分合唱作品的录音。
第一次的录音开始于四年前,也就是1966年,当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希望以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千人”交响曲》)来完成马勒交响曲全集的录制。至于威尔第的《安魂曲》,则在录音开始之前安排了一次现场音乐会的演奏。不过,这次演奏在阿尔伯特大厅举行,而录音却是在紧挨着瓦瑟斯多市政厅(Walthamstow Town Hall)的一间会议厅里对演奏者、合唱队以及整个乐团进行采录的。瓦瑟斯多市政厅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场所,具有优越、开放的声学环境。多年之后,正是在这里,科林·戴维斯为Philips公司录制了具有先锋意义的全本柏辽兹《特洛伊人》,这也是一部具有巨大能量的作品。
从阿尔伯特大厅到瓦瑟斯多市政厅的转移工作并非一切顺利。伯恩斯坦显然对现场的演奏会表示不满,认为合唱团缺少分量和激情。利兹节日合唱团之所以能够被选中,大部分是依赖于利兹音乐节的赞助人和发起者——洛德·海尔伍德(Lord Harewood)的关系。起初的计划是伯恩斯坦指挥演奏马勒《第二交响曲》,这也是合唱团和团长——唐纳德·亨特(Donald Hunt)已经熟悉的作品。但是,海尔伍德觉得如果利兹的合唱团倾团前往伦敦仅仅演唱马勒《第二交响曲》的末乐章过于浪费,他更希望合唱团能有机会演唱马勒《第八交响曲》,这对合唱团也将大有裨益。问题是整个合唱团没有人熟悉这部作品,甚至它对于亨特本人而言都是陌生的。
麻烦的是时间非常紧急,亨特在熟悉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发觉很难处理好在如此巨大的乐谱中所提出的种种难题。他写信给伯恩斯坦,寻求关于如何排练这部作品的一些建议,因为这是在为伯恩斯坦诠释这部作品而进行准备。后来,他得到的建议仅仅是遵循乐谱上的标注。这正是亨特所期望的,他并不了解这位指挥家素来以处理自由而闻名;直到后来,当伯恩斯坦前来指挥排练的时候,亨特才发觉原来他的诠释已经远远地脱离了“谨慎遵循乐谱上的标注”这一原则,包括自由的速度变化。
当伯恩斯坦前来排练的时候,情形更为糟糕,他似乎不习惯和由业余歌手组成的合唱团一起工作。他更喜欢歌唱家能够从他的指挥棒中去领悟有用的提示。这促使了这些生性坦率的约克郡歌手中的一位,当场便提出了需要更多清晰的图解式指导的请求。根据亨特的记述,当时从低音声部的后排传出了一声铿锵有力的约克郡口音:“伯恩斯坦先生,如果你很明白地告诉我们需要如何来做,我们就会去做的!”他的话多少表达了一些合唱团员们的心声。在现场音乐会开始之前,伯恩斯坦安排了一组专业的歌唱家来壮大合唱团,但是在阿尔伯特大厅安排大范围的合唱队员站位时,这些利兹的歌手们很不情愿地放弃了他们优越的位置,而专业歌手们的站位便在后排铺开。最终的演出圆满成功、大受好评,尽管伯恩斯坦认为演出还可以更好。伯恩斯坦对亨特的贡献非常满意,并在几周后欣喜地得知,他将《奇切斯特诗篇》进行了在英格兰北部地区的首演。
接下来就是在瓦瑟斯多市政厅的会场里进行实际录音了。这次,专业歌手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支配了从利兹合唱团中甄选出来的歌手。在会场中,合唱团被安排在楼上的一间大楼座里,那里有足够的空间安排一个合唱团,但是却很难容下《千人交响曲》中所需要的合唱团的规模。事情再一次变得复杂了,合唱团的站位最后被安排在了伯恩斯坦指挥台的后方。我还清楚地记得伯恩斯坦在指挥他周围的四个方向时的那种光辉形象,当时还有八名独唱被特地安排在了他的前方。
整个录音过程中,合唱团出现了很多问题,而伦敦交响乐团却一直演奏得非常壮丽,录音也进行得很顺利。尽管如此,当LP唱片最终出版时,这部作品的规模还是被稍稍减缩了。如今,CD唱片的效果依旧很出色,音乐丰满而华丽,这一版本到目前为止依旧可以和任何马勒《第八交响曲》的最佳版本相媲美。碰巧的是,也正是这张马勒《第八交响曲》的录音促使我第一次拜访了伯恩斯坦。当时,我们在他的酒店套房里吃晚餐,作陪的还有乐团委员会的领导成员,我们围坐在一张小桌子前。伯恩斯坦并未对这次会面有所防范,我至今还记得,当他说道“你要采访我吗?”时,我便很快进入了状态。后来,他的确非常合作。
现在,我们也许能对这位伟大指挥家的生活方式略知一二——某一天早晨,他的生活从维也纳开始,随后便飞往蒙特卡洛进午餐;在餐桌上,正如他告诉我们的,就座于他一侧的是摩纳哥的格蕾斯王妃,而另一侧则是李·拉齐维尔(Lee Radziwill)。他感到在一场盛宴之后,与伦敦交响乐团和我共同进餐是一种“失落”。那次是我与伯恩斯坦结识这些年来,多次临时性会面中的首次,我们的会面不一定是在餐桌上,而有可能在录音控制室、出租车或者任何他可以停留的地方。仅仅几年之后,为了准备在巴比肯的伯恩斯坦庆典,我特意前往维也纳进行了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为精彩的访谈之一。
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马勒《第八交响曲》带来了与乐团很多后续的合作项目,这不仅包括1970年录制威尔第《安魂曲》,还包括1972年那次非常引人关注的录制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以及在阿尔伯特大厅的音乐节中的演奏会。当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正在进行四声道录音的尝试,他们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来推动这项伟大的技术发展。和大多数公司不一样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选取了一些最重要的录音来尝试这项技术,实际上是要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展示交响乐团并以此将环绕声的影响力最大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NBRASS ( 京ICP备12049184号 )

GMT+8, 2025-1-16 03:41 , Processed in 0.051490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