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业余管乐队的合格的演奏员 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自从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以后,群众文艺又得到了各地社区大力的支持和扶植,所以近几年来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非职业“管乐队”就像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茁壮成长起来。在上海,我注意过不下于二十个各种各样的“管乐队’,也曾经接触过数百名管乐队演奏员。基于这样的群众基础,我想在这里与广大管乐爱好者们一起聊聊“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业余管乐队的演奏员”: 希望成为一名称职的管乐队演奏员,第一条就是要“靠谱”——也就是要做到“照着谱子吹奏”。然而只是能够做到“看着乐谱吹”、可以基本上准确地表述每一个音符的高低和长短,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吹奏时,一定还要注意到谱面上所标注的各种表情术语和强弱记号等有关要素。若果能把这些看似比较细小的要素都做好了,那么第一步就算迈得不错了。 第二点要求是“看指挥”——在乐队里演奏与在公园里自己一个人吹着玩可不是一回事。不仅如此,如果只会“照本宣科、埋头苦干”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会“埋头苦干”而没有注意到指挥的所发出的各种指令的话,弄得不好还有可能给乐队的整个演奏添乱!! 那么,既要看谱子又要看指挥,这可怎么办? 那就要学会“正眼看谱子、余光看指挥”。 另外,“看指挥”不仅仅是看指挥对节奏和强度的要求,还要领会他的各种动作或手势的意图,紧跟指挥所要求的节拍、力度、情绪等要求进行演奏。当即将进入自己的声部前,要用正眼看着指挥用眼神告诉指挥:“我已经准备好了、请你放心”。能够做到这样,“进出’也就自如了。有时,指挥会需要某一个声部强奏或弱奏,这个时候演奏员就要悉心领会对指挥对于这些细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一个合格的“齿轮和螺丝钉’。 第三点是“用耳朵仔细听”——不仅要听自己所演奏的音量、音色、音准如何,还要把和声、旋律处理好。尤其是在经过了比较长的休止以后要进入的时候,光凭“数小节”是不够的,一定要熟悉“其他声部到了什么时候我就要进去了”。这就需要仔细听。又因为在乐曲的织体中,具有大量的声部与声部之间的交叉与接合。所以声部与声部的协同与交接之间必须有各种各样的默契,比如:“我在等你”、“我这就要接你了”、“我交给你了”、“这里我们要一起吹”等等。如果是协同声部,那么要注意自己所演奏的声部的强弱与相邻各声部之间的音量协调与平衡;如果属于不同声部,那么在声部交替或交叉出现的情况下就要做好“妥善交接’与”无缝衔接”,千万不要让乐曲的行进由于交接不好而成为乐句之间脱节的“百节虫”。只有做好“仔细听、用心吹”,才有能够使整首乐曲的纵向与横向的关系都处理好、奏出优美动听、生动和谐的乐曲。 第四点是需要熟悉自己所演奏的音符在乐队的和声及其进行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业余演奏员来说,可能会要求偏高了一些。但是,希望能够成为努力的重要方向——我经常向网上传递一些国外的音乐爱好者自己开开心心在玩乐队的视频, 我就很羡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C5k4tg8Lnw/?FR=LIAN (这是一个链接) 里面的那些开开心心玩乐器的老头,我一直在想:他们怎么会做得如此和谐动听?答案之一就是他们的每一位演奏员都能够比较熟悉自己所演奏的音符在乐队和声中所起的作用。 第五点是“做好具有一致性的气口”——管乐之不同于弦乐、键盘、打击乐,就是存在“气口”这个要素。 这里只准备谈及两个方面: 1)、管乐演奏是的呼吸与生理呼吸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对于具有3000毫升肺活量的人来说,如果用去了三分之二,只剩下1000毫升的时候,维持生命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吹奏管乐的话,就要考虑换气了。因为,这不仅仅是“够不够用”的问题,而是剩下的1000毫升中的CO2的含量已经很高了,这样的气体是不足以提供红血球足够的氧气用于比较费劲的管乐演奏所需要的新陈代谢; 2)、众所周知,“气口”的一致性对于乐曲表达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只有共同来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每一个气口,才能够体现良好的团队合作演奏出能够打动听众的乐句。 第六点是最为重要也是最难做好的一点就是应该注重“音乐素养的不断提高与心理素质的培养”。音乐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多听、多学、多想、多悟”这四多;心理素质的培养除了需要逐步建立起“我要用好的声音去感动听众”以外还要尽可能排除“显摆情绪”——殊不知,吹管乐器的一大特点是“越怕出错越要出错”!而且,越想“显摆”就越会出洋相,这也许就被哲学上的“二律背反”说中了吧。所以,“以平常心参加合奏”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条。 如果继续展开,可以说的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因为这里的对象只是爱好管乐的朋友们,所以就先简简单单说这六点,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