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is Wick铜管配件购买
搜索
各类原版管乐乐谱试听库丹尼斯维克铜管配件系列美国巴哈铜管乐器及配件西班牙Stomvi斯通威小号铜管
解放军军乐团录音专辑系列欣赏法国Buffet布菲单簧管普路太管乐箱包大全动漫音乐交响管乐谱试听
查看: 27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点并非说教的个人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3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发烧友论坛中看到本贴,很有同感。因此转载过来与大家共享:
一点并非说教的个人感受!

杨维中
         音乐的感受(也即音乐素养)对于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直接作用于一个人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准。这一点上如果是空白,对于发烧友来说将极其悲哀而无疑相当于先天性耳聋。
         这并非是在危言耸听,如果忽视或不注重这方面的自修,就不大可能明白任何音乐的表现和乐器的演奏都必须沿循“强而不噪,弱而不漂,快而不乱,慢而无散”之原则。
        “医生治不好自己的病”,这句话用在发烧友身上﹝包括我自己﹞可谓淋漓尽致。帮朋友选购器材时快刀斩乱麻、一锤定音而显得极有主见成竹在胸,轮到自己头上时却举棋不定而优柔寡断。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表现出对音响的认识不到家,是一种期望值过高而走入偏执的体现。
       有心得的发烧友也一定体会到,既使是再优美的音乐倘若不分时段、不分情绪、不分场合、不讲节制地去听,也极易物极必反地令人滋生麻木及厌情。但恰到好处时,却能令人发出“此曲只应天生有,人生难得几回闻”的感叹。这就是适可而止和时间差产生的距离美。倘若整天沉沦和苟且于“声场”、“音场”、“泛音”、“厚”、“薄”、“硬”、“软”的硬指标之中,最终难免导致被器材所玩弄而沦为阶下囚。
       总之,音响发烧是一个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探讨、积淀的过程,它既是趣味性的,更是科学的、理性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从而十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素质、品德与修养。积累得越多,其感受与体会越深刻。
        实际上,有些东西并不是靠手把手或说教式的人为灌输就能解决的,它有赖于悟性的感召,心灵的契合,情感的升华和时间的积累,从而正可谓“入门易、深造难”﹝其实世上任何事物莫不如此﹞。
       上面谈到的这些,似有说教之嫌,但又确实是我的内心感受与体会,你若不予以苟同,不打紧,我们可以互相探讨。你若认同,也不必附合,不妨会心一笑,我自会从心灵感受到。
         最后,奉上《乐海絮语—音乐艺术鉴赏》一书中,乐仁诗先生撰写的一篇短评与烧友共勉,它既可让我们在欣赏音乐时自鉴,亦有助于大家在玩音响时举一反三而触类旁通:
     《乐仁诗教授案》
        ……读者如有可能把这篇以及前两篇文章提到的各种有关季节景色的音乐作品都找来听过的话,他就会明白,音乐艺术对大自然景色的所谓“描写”,其实都是听众自己在那儿多情地胡思乱想。音乐既不可能让我们听出树叶是黄了还是绿了,也不可能让我们知道把斜雨吹来的究竟是东风还是西风。
       事实上,音乐家的造型手法并不会太多,但每一种手法在那些多愁善感的听众心中产生的画面却是无穷尽的。比如,作曲家可以用小提琴的碎弓来作背景,衬托出一个欣喜的或悲凉的音调,算作是一个对景色的描绘了。
       倘若那标题是春天,听众就会对自己解释:那是朦胧夜雨中,迎春嫩枝正在吐新芽哩。或者,那是缤纷落英时无情流水卷走了红花去;要是换了个秋天的标题,听众则又会说:那是空山新秋时节,层林尽染红了!或者,那是冷雨寒窗外,落叶惊残梦吧。因此,听众又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决定那树叶是黄的还是绿的,抑或斜雨是东来或西来的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德国JK号嘴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NBRASS ( 京ICP备12049184号 )

GMT+8, 2024-12-27 16:15 , Processed in 0.046088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