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is Wick铜管配件购买
搜索
各类原版管乐乐谱试听库丹尼斯维克铜管配件系列美国巴哈铜管乐器及配件西班牙Stomvi斯通威小号铜管
解放军军乐团录音专辑系列欣赏法国Buffet布菲单簧管普路太管乐箱包大全动漫音乐交响管乐谱试听
查看: 400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一个普及音乐知识的帖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1 07:3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年将至,在这里发一个帖子——前一段时间应我们的总经理之邀,在我们单位做的一个音乐知识普及讲座。这里我打讲稿传上来。题目是《接近音乐、了解音乐、步入音乐》。我希望能够在这里向一些喜爱音乐但是刚刚开始了解音乐的朋友们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网友的指正。
要是看得下去,那就随便看看;看不下去,立即转换频道就是了。谢谢!

接近音乐、了解音乐、步入音乐      
1、先谈谈:什么是音乐?
     音乐是一门“音响和时间的艺术”,它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意境并由此取得听众的的共鸣而产生艺术效果的。
   对这一句话,我们可以作以下解释:
     (1)、“音”和“响”
1)、音乐、音乐,首先要有“音”,而且这个音应该是一个“乐音”而不是噪音!什么是乐音呢?就是这个音有一定的音高、一定的长度和响度。“音高”指的是音的频率,如钢琴上“小字1组”的a音,它的固有频率是每秒440次(我这里是一个物理学的数字,现在不少乐团执行442);音的“长度”指的是每一个音所占据的时间的长度。比如,我们在为新人们奏《婚礼进行曲》的时候,是以每分钟60拍的速度演奏的。这样,它的每一拍也就是每一个四分音符的长度就是1秒钟。更有严格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在43秒钟内演奏完这37个小节,那么每一个音的时值应该固定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2)、“响度”。不言而喻就是指轻和响的程度。它的单位是分贝。
既然每一个音都应该有一定的长度和响度。那么,作为这样的一些具有固定的音高和长度的“音”和“音”组合起来的“音乐”就是一种“音响和时间的艺术”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 这里,我要说明的一点是:现在有些所谓的现代派作曲家,在“创作”中把乱七八糟的敲打声或啤酒瓶打碎之类的音也弄到了他的作品当中。要把这些也算作是艺术的话,我是不敢苟同的!
(2)、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需要通过作曲家的构思和创作,还要有演奏员或歌唱演员的再创作,以取得听众的共鸣、达到一种同样的意境或境界产生共鸣.这样,才有可能产生艺术效果。        
  * 同样,我在这里也有一点说明:有人要问,你说的需要有创作、演奏和听众三者的结合,我自娱自乐,唱唱歌。这又如何解释?很好解释:这个演员和听众是一个统一体。

2、再来谈谈:音乐作品的内涵
上面已经介绍了,音乐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这里可以再具体化、再细化一下。概括一下,主要可以是以下四个方面:
(1)、表示一种情绪。例如《欢迎进行曲》,《祝你快乐》、《哀乐》和不胜枚举的舞曲,还有的是大型作品中的某些篇章如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F大调《田园》中的第一乐章——表达很高兴和美丽的心情。
(2)、刻画一种画面或环境。例如:《长江之歌》、《罗马的松树》、《芬格尔山洞》、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F大调《田园》的第二乐章——小溪边。等等。
(3)、可以是讲述一件事情。例如:《歌唱王小二》、《豫北叙事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等。
(4)、也可以表达一种思想或内心活动——这也许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许许多多交响乐作品中的标题音乐,不少都是用来表达思想或内心活动的。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命运》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乐《悲仓》。这两部作品源于相近的主题思想,却反映了两位作曲家的绝然不同的世界观。贝多芬在第五交响乐中表现了他在和命运的争抗中所得到的愉悦,他所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奋发的世界观。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乐所表达的世界观却不是这样。尽管,在他的第二乐章中也表达了人的奋斗和努力、在第三乐章也有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回忆,但是总的来说,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乐所表现的是“人是不可能摆脱命运的安排”这样的一种悲观的世界观。因为,在他的第四乐章中又回到了第一乐章中的“悲仓”主题,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人在命运前面的无奈以及人在风烛残年的风雨中飘摇的悲惨境况。由于持有不同的世界观,那就必然会导致不同的作品。我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大家可能还不熟悉的伟大作曲家马勒,他所谱写的五乐章的第二交响曲是非常深奥的,在这首交响乐中,他所展示的是一个严肃的“生与死”的永恒的主体。往往,人们都会惜生惧死,其实生和死也是辩证的,尽管死并不可怕,但是“生”更应该得到珍惜!

3、第三部分 谈谈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法
         在第2个单元中,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主要可以是四个方面,但是这些内涵又是怎么样用音乐的语汇向我们表述的呢?在音乐学院的教材中都会提到“几大要素”和“几大表现手法”等等。对不起,我这里是音乐知识的普及,不应该把问题搞得很复杂、弄得各位云里雾里的。所以,我就给大家介绍比较一些基本的,也就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几个方面:
(1)、旋律
        旋律指的是曲调中的音和音之间的音高关系。要讲旋律就必须先介绍一下“音程”。音程,是“同时奏出或顺次奏出的两个音的结合”
        这里简单介绍两种音程:“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
       “ 和声音程”就是“同时奏出的两个音的结合”。你们可以听到:我这里同时弹出:两个音、三个音、四个音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两个音、三个音和四个音,不同的组合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和声”奇妙。
“旋律音程”就是“顺次奏出的两个音的结合”。对这些概念性比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我们只要知道一下有这么回事就可以了,这里完全不必要去深入探究。
       旋律音程的连续就成了曲调。我们把曲调进行的线条叫做“曲调线”。“曲调线”也就是旋律线,“曲调线”的进行是极其多变的,正因为是这样,所以钢琴上的7个白键1 2 3 4 5 6 7 这七个音和5个#音的黑键,这12个音乐就组合成了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人类音乐宝库。往往,旋律的美感主要取决于“曲调线”的进行。“曲调线”可以是直截了当的,也可以是非常婉转动人的,可以是兴高采烈的,还可是催人泪下的。一般来说,向上的旋律预示着一种积极和奋进的情绪,例如:我们的国歌中的“曲调线”始终贯穿着奋发向上的积极情绪,在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的第4乐章中更是有一泻千里、勇往直前的辉煌。但是,向下的“曲调线”是一种从紧张化为松弛,这就预示着忧郁和悲哀,如哀乐;2• 3  6 #4  32 17 6 。使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六十年代中期,电影《雷锋》中,雷锋的战友王大力在出差途中,在报上看到雷锋牺牲的消息,满眶热泪、夺眶而出的同时,低音长号吹出了一个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下行音阶06 54 32 1-7-6-,这部电影我是在40多年前看的。40多年来,我所听过的音乐可以是以数十万计,但是傅庚晨先生的这一段旋律,却永远牢牢地铭刻在我的心中,这就是音乐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
(2)、节拍和节奏
    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节拍是将每一小节中的各个乐音按轻、重、抑、扬的周期性进行分组。要注意:“节拍”所强调的是每一个小节中的音的强弱关系。
    节奏是一种以一定速度的快慢的节拍,运用速度的快慢和音调上的高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
    这两者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节拍的重点是每一小节中的强弱关系而节奏是在不超越或摆脱这种强弱关系的前提下赋予各种曲调不同的特性。
    先谈节拍,常见的节拍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也就是每一小节中可以是两拍、三拍、四拍。二拍子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强弱弱,强弱弱;四拍子是强、弱、次强、弱 。
    节奏是以其不同的类型表达不同的风格和情绪。比如,同样是二拍子,可以是进行曲、探戈、伦巴、桑巴或波尔卡;同样是三拍子,既可以是华尔兹、也可呀是小步舞曲或玛祖卡。要是有机会,我们将来可以结合实例来对各种舞曲作一些介绍和欣赏。这里就不再展开谈了。
  (3)、速度
    这里所讲的“速度”指的是音乐作品在演奏时的快与慢。
演奏得是快还是慢,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对音乐形象的确立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主题22 5 65 43 2,在第二场娘子军连成立的时候,其音乐形象是多么的嘹亮、奋亢和一往无前。但是,在第五场,音乐被放慢了速度,处理成 2- 5- 6 6 5- 4• 3 2 12 3—,这是描写娘子军在受到挫折以后的撤退,不但表现了娘子军是何等的坚毅,还透出娘子军连战士在撤退时的无限伤感、留恋和无奈,这个时候的音乐形象和在练兵场上的音乐形象显然强烈的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音高
         音高也称为音区。一般来说,高音区的音,音色明亮;低音区的音,音色暗淡。高音区音色明亮的音代表着高兴、健康、顺利。反之,低音区音色灰暗的音代表了伤感和坎坷。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就不多介绍了。
  (5)、调式和调性
          在我们平时所能够接触到的音乐中,多数可以是以1 3 5为主要的骨干音所组成的大调性音乐和以6 1 3为骨干音所组合成的小调性音乐两种。
          当然,还有“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但是由于对于非音乐工作者来说很少会碰到,所以这里不作介绍。
         一般来说,大调性的音乐嘹亮、明朗、和辉煌,而小调性的音乐委婉、抒情和忧伤。
         例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非常开宗明义1 3 5 5 6 5,聊聊几个音就使音乐形象得到了肯定。而《山楂树》和廖昌永唱的《我亲爱的母亲》都是典型的小调性歌曲。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的是:乐曲中的调性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调和小调之间是可以用音乐手法来进行转换的,在大调性的乐曲中把1-#1、4-#4、5-#5就可以完成把大调性的乐曲变为小调性的乐曲。
这里介绍这样三个非常非常成功的例子:
   (A)、有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不朽作品《我的祖国》中的一个独立成章的篇章。这首音乐作品是一首典型的写景的作品。描写的是两条涓涓的细流从山上流淌下来,归并为沃尔塔瓦河,它流过田野、村庄、森林,最后穿过山峡成为滔滔的大河。沃尔塔瓦河的音乐形象是03 6 7 1 2 3,但是在穿过山峡成为奔腾的大河时,把1变成#1就成了大调性的05 1 2 3 4 5这样非常辉煌的音乐形象了。
   (B)、人人都知道的《天鹅湖》,在最后一场中,齐格佛里德王子和公主奥吉塔战胜了恶魔的时候,同样是用了一个#1,3- 67 12 3-的奥吉塔主题,成了3- 6 7 #1 2 3-实际上就变成了5- 12 34 5-的明亮的大调性的主题。
   (C)、文革时期的《杜鹃山》中第4场“杜鹃声声”,一个非常简单的音型就是通过大调小调的不断变化,让我们感到这个音乐形象时时刻刻是新颖的。
   另外,还有音响、音色、演奏演唱方法、和声和织体等手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                *                *                *
在即将结束这一章节的介绍的时候,需要特别强调一下的是: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或视听艺术之间的共同之处和两者之间的差别。
   要讲到文学和音乐的相同之处,那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都要讲究意境、都要讲究韵律、都要用比和兴的手法,还都要讲究起承转合等等,但是,这个不是这里所要介绍的重点。
多数情况,文学是写实的而音乐是写意的。比如,有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被搬上了乐坛以后,尽管所要表述的这一件事情及其情节与原来的文学作品有其相同之处,但是音乐作品毕竟不可能是文学作品的“音乐说明”。我们就拿《梁山泊与祝英台》为例子来进行说明:
文学作品中的梁山伯或祝英台,作为人物形象,读者对他们都会有基本一致的认知。而到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就难以用音乐的表现手法告诉我们:祝英台究竟是一个美女还是一个才女?是时尚的女郎还是一个传统的淑女,更加不可能知道她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同样,从音乐作品中同样不可能知道梁山伯到底是1米75还是1米82。利用这个机会,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一首乐曲,可能会对大家进一步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有所帮助。
这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奏鸣曲式”的固定结构是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中,就是用这样三个层次把他们的爱情悲剧用音乐的形式进行描述后向听众展示的:一开始,长笛奏出的飘逸而清丽的音型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美好、纯洁而缠绵的爱情故事。同时,在长笛的前奏中一连串的跳音,预示着他们的这一段爱情不仅仅是美丽的也可能是坎坷的。前奏以后,乐曲进入了呈示部,小提琴以3 -  5 6 1 2 615 独奏给我们送来了现在已经家喻户晓的爱情主题,这个来自于越剧的主题,经过不断重复和变化以后得到了升华并且深深地刻到了听众的心头。乐曲的呈示部,在以其爱情主题描述了同窗共度的甜蜜以后,进入了“同窗同读”与“十八相送”。这两乐段中轻松、调皮而又诙谐的旋律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按一般的逻辑,这个时候爱情可以走向成熟了。但是,在祝英台回到了家里后,情况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然而,正因为有了这个变化,《梁山泊与祝英台》才有可能成为千古绝唱。请想一想:要是梁山泊与祝英台回到家里以后,明媒正娶喜结连理,这个平平淡淡的故事还有可能流传得下来吗?鲁迅先生说得好:“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以后给人看”。正因为有了这个变化,不但使故事可以得以发展,使音乐也有了进一步展开的可能,凶险的音型1  7  61 55  5 3 23 1 1,代表了封建势力对爱情的催残。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音乐中的主人公只能够向封建势力屈服。在梁山泊和祝英台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楼台会”中小提琴和大提琴一对一答的如泣如诉的音乐形象,以最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向人们的心灵冲击,可以说,把悲剧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展开部中的“抗婚”,这一段音乐,铜管占很重要的比重,展现了主人翁心中极其的沉重与极大的愤慨!!!到第三段——再现部,同样是长笛、同样是爱情主题,但是我们仔细去听、细细辨别,可以感受到比呈示部的音乐形象更加缥缈,这样就更容易把听众引导到一个梦幻般、天堂般的仙境...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既然我的讲的是“接近音乐、了解音乐、步入音乐”,那么这一部分只能够是“接近”而还没有到“了解”,更不可能“步入”。也就是先站在音乐殿堂的外面看看。不过我想:看看也好的。我并不认为爱好音乐一定比晚上去打麻将更加高尚、更有价值。各人可以拥有和保持自己的爱好,这就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尽管这么说,我还是恳切希望我们能够在音乐领域中找到我们共同的语言。
   最后,我要在这里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要是你真正想“步入”音乐的话,那么不要说是把这一辈子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到音乐上是不够的,就是把下一辈子的业余时间也透支过来,也许仍然是不够的!这就是我的体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1-12-21 09:12:4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周老师,受益非浅

尽管您谦逊地表示“并不认为爱好音乐一定比晚上去打麻将更加高尚、更有价值”,您在管乐论坛的言传身教也是一种良好的示范,在传播艺术知识的同时,展现富有内涵的思想、感情、意境,展现优雅的德行。
3#
发表于 2011-12-21 10:14:08 | 只看该作者
周先生这篇论作~是高品位音乐素养的展现。。。也是音乐人必有的内涵修学范畴。给予会员们自修音乐素养提供了知识源泉~~~。
4#
发表于 2011-12-21 12:53:14 | 只看该作者

可以称呼您 周董么?

记得我们学生年代都是叫老师 老板 的!哈哈 真哒很有内涵。增加了不少知识。继续求学,继续求教!呼呼
5#
发表于 2012-5-9 07:44:2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刚注册就看到周老师“普及音乐知识的帖子”,太好了,受益匪浅,谢谢周老师!
6#
发表于 2012-5-23 07:44:15 | 只看该作者
周老师的高作让人眼睛一亮,谢谢您对我们这些正在喜欢管乐人的付出,
谢谢!
7#
发表于 2012-5-23 08:59:31 | 只看该作者
周老师,建议把“我们说,文学是写实的而音乐是写意的。”中“我们说”,改 成“一般地说”。因为文学和音乐的表现形式都不是绝对的。我们也有许多写意的文学。例如朦胧诗之类还有徐志摩这些诗人,都善于表现“心灵”、“意境”而刻意不专有所指。音乐也有写实的,比如《国歌》,不能因为歌词里没有“某年,日本侵占了……”就说是写意。——商榷,别介意。我是有三四年号龄的六十四岁老人。
8#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07:14:44 | 只看该作者
YUHYHULI 发表于 2012-5-23 08:59
周老师,建议把“我们说,文学是写实的而音乐是写意的。”中“我们说”,改 成“一般地说”。因为文学和音 ...

YUHYHULI先生:你好!
     真心谢谢你的指点!!我会尊重你的意见!
     另外,要谢谢站长——由于我存放这个讲稿的电脑坏了,而眼下正好有需要,要想回顾一下这个资料。就打开中华管乐网查看——谢谢站长替我保留了这一片讲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德国JK号嘴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NBRASS ( 京ICP备12049184号 )

GMT+8, 2024-12-26 13:43 , Processed in 0.114397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