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is Wick铜管配件购买
搜索
各类原版管乐乐谱试听库丹尼斯维克铜管配件系列美国巴哈铜管乐器及配件西班牙Stomvi斯通威小号铜管
解放军军乐团录音专辑系列欣赏法国Buffet布菲单簧管普路太管乐箱包大全动漫音乐交响管乐谱试听
查看: 487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爵士春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9 00:2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采访、撰文、编辑/金春 部分图片/金春 王泊清(精品购物指南)



《爵士春秋》,这个标题太过厚重,情非得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爵士乐被动地进入中国,在上海、大连、哈尔滨等口岸城市繁荣一时,直到80年代末,爵士乐再次进入中国却是中国音乐家们自觉的选择。

  二十几载春秋之后,当年意气风发的老一辈爵士音乐家已是中国爵士圈响当当的领袖级人物,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一代优秀爵士乐手层出不穷,令爵士乐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正在被更多人所了解、关注、喜爱。

  春华秋实,其实本土爵士乐还远未走到成熟这一步,可以说正在走向夏的繁茂,酝酿秋果的进程中。多些梦想和执著、理解和支持,愿爵士的明天更好。

  采访手记 INTERVIEW NOTES
  理性与感性
  前海,杨柳岸,秋夜微凉,晓风伴明月。十里夜场繁华无限好。




  登上爵士音乐家刘元先生的东岸酒吧,位于前海南沿的一座3层小楼,心中策划已久的爵士专题采访工作正式开始了。我们对坐在酒吧3层的天台上,头顶星月,眼前烛光一点,身下是极尽妖娆的后海夜色,思绪万千……

  而你心目中的爵士是什么?酒店大堂里的高雅情调,高级音响奏出的精英品位,还是曲高和寡的飘渺之音,在那遥远的地方?采访中遇到的几位爵士音乐家给出的一致观点是:如果你想了解爵士乐,就一定要到现场,现场演出是爵士乐最大的魅力所在。

  理想与现实。在漫漫北京城中寻找能看到专业级爵士演出的酒吧,那个单薄的数字让人难以下笔,这是现实;在略显冷清的现场,本土专业乐手演奏着世界一流水准的爵士音乐,台上台下激情、忘我、沉醉,这也是现实。刘元沉思片刻,淡淡地说:我们的路还很长,以后会更好。然后他笑了。

  理性与感性,这是一个无需粉饰的话题。爱者更爱,厌者远离。

  李宗盛在他名为“理性与感性”的个人音乐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说,当流行音乐人的新闻只在报纸娱乐版上出现,沦为大家剔牙买单后的笑谈,他感到他作为一名音乐人的尊严在深深地受到伤害。那一刻,他那份心酸无奈以及真诚令人无比感动。随后伤感的弦乐前奏响起,他唱了那首《我是真的爱你》。

  相比之下,爵士音乐人面临的问题显得很无解,历史原因、听众素质、教育体系、市场机制,大家都没有多谈。同样也是爵士乐手出身的张岭先生说,爵士是我内心的宝藏,那种满足一般人不需要理解。

  理性地想,谁都不可能一挥手一跺脚就把命运改写了,那是故事里的事儿;感性地想,喜欢和被喜欢的两拨人都有自得其乐的一块儿阵地,也算知足了吧……

  凌晨1点,演出结束。走出东岸,蓦然远眺,对面荷花市场艳影不减,倒映在前海水波中,仿佛一个理想世界的完整画卷,隔世而美丽。身旁的你说看不到,我只能说,嘿,你也太不浪漫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0:22:36 | 只看该作者
专访四位重量级中国爵士乐手
刘元
我们的“理想国”还很远




  萨克斯演奏家,被称作“中国爵士教父”,从小跟父亲刘凤桐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唢呐,24岁开始自学萨克斯演奏,并与崔健等人组成“七合板”乐队。参与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唱片录制与演出活动,其后又成为中国爵士音乐最重要的传播者。2006年他创建了北京最重要的爵士演出吧之一东岸爵士演出吧。至今仍活跃在演出舞台上。

   学民乐是家里给的,爵士是自己选的。

  唢呐是祖传的东西,那时候必须得学没有选择。等到了60年代,我们看的一些外国电影里就会有一些爵士乐的痕迹,不过那时候是带着批判的眼光看的。后来直到80年代中期,从外国朋友带回的磁带还有特别少的老唱片里听到萨克斯,一下就喜欢上了,学习的话只能靠听录音模仿,慢慢摸索。那时候才24岁,不是很冲动嘛。

  和崔健合作了20多年,摇滚情结现在还有。

  我和崔健是一个大院(北京歌舞团)的,他是吹小号的,那时候我们和团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成立了“七合板”,不只做摇滚、爵士,还做很多不同种的音乐。爵士乐那时候还没有形成一个乐队的形式,演出的话会去马克西姆这样的西餐厅,那是1988年左右。

  摇滚乐相对简单一些,爵士就要复杂得多,观看性和参与性没那么强,所以接受的人就少得多。这两种音乐对我都是一种情结,现在崔健在哪儿有演出我都会一起去演。

   我们没有根,在这个时期还是要强调传统爵士。

  90年代中期出来了一批喜欢爵士的年轻人,1993年办了第一个爵士音乐节,爵士乐开始陆续被关注,但爵士在中国起步太晚了,现在我们还是初级阶段,所以要不把根的东西掌握了,就没法做新的形式。爵士乐是从Standard开始的,就是从相对传统的爵士音乐开始的,那我们上来就做相对现代的爵士音乐,你怎么继续做?所以我一直坚持Standard,就是因为这个。

   做爵士,和争市场没关系。

  我在CD Cafe演出了十一二年,后来因为各种问题就出来了,2006年6月9日,成立了东岸,那个时候在北京应该有这么一个地方,做纯正的爵士乐演出。我就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和争市场没关系,也不是商业上的概念。

  爵士一定要到现场听,演奏者和观众距离很近可以互相感染,即使下面只有十几个人一样很投入。但爵士需要一定的欣赏要求,它只建立在中小型人群的层面上。

   就像爵士乐一样,我的性格中也有两面。

  爵士乐既感性又理性,这是它最大的魅力:形式是感性的,很自由,按着演奏者的感觉走,但又不能出错,要跟着内容和节奏走。我的性格可以说也是这样的,有爆发的时候,完全理性或完全感性肯定都不行。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0:24:02 | 只看该作者
孔宏伟(金佛)
做中国特色的爵士不容易




  钢琴演奏家,被称作“中国爵士钢琴第一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从90年代开始自学爵士钢琴演奏及和声理论,曾经担任过崔健乐队的钢琴手及刘欢音乐会特约钢琴,90年代末曾任SONY唱片中国制作人,多次受邀前往世界各地参加音乐节,并曾去美国深造爵士演奏,出版过个人钢琴专辑《夏日皇宫》和《金佛爵士四重奏》。

   爵士钢琴让我一下着迷了。

  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有一天在朋友那里听到一张钢琴的专辑,就是美国爵士钢琴家OSCAR PETERSON演奏的爵士音乐,自己一下就着迷了,觉得钢琴原来还可以这样来演奏,完全和学校学习的古典钢琴不一样,从此就与爵士音乐结下了渊源。

   一直在尝试爵士和民乐结合。

  开始创作爵士音乐作品也是我开始学习爵士钢琴演奏的时候,记得我的第一首作品就是《西域》,从一开始创作,我就想如何使爵士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我是从小学习民乐的,可要是谈到结合,不是那么简单的,我现在还在琢磨,如何把民乐和爵士结合得完美,而不是表面的。包括在我的专辑《夏日皇宫》,只是在有限地用一些民乐来做一些色彩,反正不容易,慢慢来吧!

   在西方,古典与爵士是并存的,只是我们还只有古典。

  我们演奏的爵士和西方的可以说是没有差别,爵士音乐是建立在和声体系与节奏之上的,国内外所有的爵士音乐家都是在遵循这个体系,只是爵士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经普及到世界各地,在西方的音乐体系中,古典是与爵士并存的,只是在我国只有古典体系。

   爵士入门,可以先听爵士流行歌手。

  爵士音乐是一种即兴的艺术,一般在乐曲的结构上不会太复杂,主要表现于二次再创作,也就是临时的即兴演奏。一般刚开始喜欢爵士音乐的朋友可以先选择一些爵士歌曲来欣赏,相比之下歌曲更让人容易听进去,比如一些爵士流行歌手如小野丽莎、诺拉琼斯等。

   可以叫我京味爵士。

  从小到大我的生活环境都是在北京,所以,有些人也觉得我的音乐更像是京味爵士,哈哈。

  九门音乐节我几乎每年都参加了,好像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是北京的爵士乐手,每次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希望给来听我们演出的朋友带来一些新的音乐,有点像学校的期末汇报。这次我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场与往年更不一样的一台音乐会,更加体现民乐与爵士的结合。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0:25:14 | 只看该作者
黄勇
音乐水平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




  贝司演奏家,1991年开始学习贝司演奏,1994年开始职业乐手生涯,1998年组建“试金石”爵士乐队,并于1999、2000、2001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专场作品音乐会,2006年至今,在参与多支中国顶级爵士乐队的演出录音的同时开始创办北京最高规格,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北京九门国际爵士音乐节”。

   爵士乐一旦沾染上就离不开了。

  我大学学的是音乐专业,大学毕业以后,23岁买了第一把贝司,开始自学上了。很幸运的一件事是那年遇见了一个意大利的长号手,在中央音乐学院学古琴,为维持生活,他想组建一支乐队在北京的一些饭店表演。通过朋友介绍,我就作为贝司手加入了。可那会儿爵士乐我一点不会,他就拿着谱子一点一点教。后来二十四五岁的时候有幸加入了当时很有名的爵士音乐家的乐队,这个乐队有刘元啊、刘笑松啊,就这样进到爵士里头再也出不来了。爵士就像一种刺激的食品,口腔黏膜一旦适应它再吃其他的就觉得没劲了。

   爵士不可能成为主流流行文化。

  在国外,爵士乐也肯定不是一种主流,但在爵士乐发达的国家像北美、西欧他们有几代人都听爵士的传统,小孩从小就开始听,听众相对稳定。但中国人接触它就是二十几年的时间,需要一个适应、学习的过程。

  上海的爵士乐貌似繁荣一些,因为外国人在那儿生活的比较多,乐手多数也是外国人,爵士酒吧有不少,我认为比较好的有六七家,像JZ、棉花,但目前还只是渲染出来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并不真实。

   把演出CD带到国外给人听,他们很惊讶。

  除了美国外,各国的爵士乐都很本土化,其实就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音乐文化水平。如果说我不太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比如波兰吧,听了他们乐手的演出,技术非常精湛,我就可以判断这些人一定是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城市。我也常把我们的音乐录成CD,出国时带给国外的朋友,他们听后很吃惊,说中国会有这样水准的音乐!

   办九门,只是希望这些东西能被人看见。

  2004~2005年间一下发现,身边开始原创的乐手越来越多,这是很大的一个变化。我就开始有想法把优秀的音乐家组织到一起。

  九门,取自北京有9个城门的历史,因此就是北京的代名词。2006年在中山音乐堂我们办了第一届爵士音乐节,到了2007年,外国乐队和外国媒体一下都来了,我们没有能力邀请他们,都是自发的。每届演出卖出的有限的票绝大部分要付场地费用,剩下的做其他花费,有时也会不够成本。

  希望观众更多地帮助国内音乐家的发展,可能只是花30块钱买张票,15块钱去酒吧买瓶啤酒。我没什么欲望,只是希望这些东西能被人看见。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0:26:51 | 只看该作者
张岭
爵士是内心的宝藏




  贝司演奏家,有“中国蓝调第一人”之称,1986年与秦勇、何勇等几位好友组成“五月天”乐队,1989年赴澳大利亚留学进修爵士乐贝司专业,1994年回国并于当年初加入崔健乐队至2004年初,2006年作为歌手、作曲及制作人签约张亚东之个人音乐厂牌东乐,2008年推出首张个人作品专辑《女人的歌》,2010年4月开始接手经营北京历史最久的爵士演出酒吧CD Café,并改名CD Blues。

   和崔健、刘元在一个大院长大。

  出国之前我是搞摇滚的,1989年为学爵士出国,回来之后就一头扎进爵士里了。和崔健、刘元我们都在北京歌舞团的大院里长大的,父母都是同事,我们算是发小,不过他们比我大一些,可以说是小时候心中的一个榜样吧。

  1995年,我在三里屯北街开了算是第一家音乐酒吧,叫City Pub,经营了1年多,那时候还没有CD Café呢。后来CD开了,有朋友推荐我去演出,1996年12月1日那天,是个星期天,我当时和孔宏伟等其他几个人一起组的一个叫“节奏之犬”的乐队就去演出了,演出反响很好。那时候开始的Blues为我们每个人都打开了一扇门,我也找到了我的音乐根源。

   爵士,很难定义,觉得是就是。

  摇滚是一种生活方式,用音乐表达对社会的看法,爵士也一样,但更多的是从音乐上来讲,它是一种音乐的语言。

  爵士乐很复杂,很难简单去定义,演奏爵士乐,没有错音,就看你的个人感觉,它很自由、个性化、充满创造力、开放性,只要是有意义的,那么做这种音乐你永远是在快乐和创新中,任何时候都有惊喜。

   经营酒吧,不把自己当做一个商人。

  现在北京还有一些可以听爵士演出的地方,但从底蕴和影响上来说都没法和东岸以及CD相比。对于CD,在我心中这么多年是有一种情结的,我不是一个商人,经营酒吧靠的是理想和热情,这个角色其实很难。以前很多年轻人都不敢来CD演出,因为门槛确实比较高,现在我希望CD能容纳更多的音乐形式,吸引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乐手也过来。

   每个做爵士的都很难得。

  爵士圈的价值观很多都是脱离现实的,一般人从现实角度考虑是不可想象的,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对这种音乐这么着迷。我认为爵士是我内心的一种宝藏,那种满足是其他人无法理解、也不需要理解的。

  音乐家就像其他艺术家一样,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别人喜欢或不喜欢你不能控制,只要把由衷的东西表达出来就可以了。音乐家不会以常人的思维考虑问题,去迎合是没有价值的。只能说希望市场能接受,但结果怎样不在我们。
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0:28:38 | 只看该作者
两大爵士阵营

  如果把酒店大堂、西餐厅,还有一些大小演出酒吧都算上,北京能听爵士的地方并不少,但这么多年来能被挑剔的爵士听众认可的只有两家,也只有在这两个地方才能每周听到专业水准的爵士演出,因此这里是那些爵士迷们固守的阵地,也会有不少仰慕者慕名而来,逐渐无法自拔。

  东岸 北京爵士第一现场





  东岸,前海南沿一座灰砖砌的3层小楼,外表低调沉稳,只有灰墙上的黄色招牌格外显眼:东岸LIVE JAZZ——这块金字招牌的分量爵士迷们都很清楚。

  推开厚重的木门,顺一条狭窄的木质楼梯行走,楼梯两侧贴满了爵士演出海报和现场照片,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就是怀旧感觉,有点老上海,有点美国乡村。

  掀起深红色的天鹅绒门帘,酒吧二层是纯粹的爵士主场,面积并不大,除了吧台外摆了十几张小圆桌,都坐满的话也就是四五十人的样子。墙上随处都挂着国外顶级爵士大师的海报照片,多是美国五六十年代的,细节中也可见刘元对传统爵士的热爱。而在不大的空间中处于中心位置的就是舞台,和前排观众只间隔1米左右,演出时台上台下的亲近互动可想而知。

  每当演出临近就是东岸最热闹的时候,特别是每周六刘元乐队登台的那一场,小桌周围肯定是座无虚席,还有很多人背包端酒站在门口也不愿离去。演出中场休息时,几名乐手坐到观众区,随意地和周围人交谈,对于爵士粉丝来说能和这些国内最高水准的爵士乐手这样近距离沟通,走出这里那是无法想象的。

  酒吧中特别有意境的有两处:二层靠近大玻璃窗的座位,闹中取静,下午过来的话也别有味道;另一处是顶层天台,坐在月明星稀的夜色中,可以俯瞰后海繁华景象,能体会小隐于此的悠闲。

  如果说“不满意”的话,东岸的酒水价格实在不高,至少相对于其他后海酒吧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公道了。对于看演出的观众来说,作为对一场高质量的专业演出的唯一花费,只有酒水,多为这些优秀音乐家们奉献一点也算尽了微薄之力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0:29:44 | 只看该作者
CD Blues 改唱蓝调的忧伤



  开业于1995年的CD Café是现在的CD Blues的前身,刘元带领他的乐队曾在这里演出过十一二年,当年这也是北京唯一纯正的爵士演出酒吧,可以说汇集了当时京城所有有名的爵士音乐人,崔健、刘欢也是常客。15年过去了,老CD在今年4月时换了一副新面孔,从名字也可以听出,blues现在是这里的主旋律。

  赶到CD Blues时当晚的演出刚刚开始,萨克斯、钢琴和鼓合作出的旋律很有感染力,外国钢琴手深沉的嗓音散发出的是蓝调的忧伤之美。舞台和吧台的装饰灯也是闪烁的蓝色,桌布为红白两色,灯光比以前明亮了许多,让整个酒吧中多了些优雅质感和小资气息。

  现在的老板张岭是圈内有名的资深蓝调音乐人,CD Blues的样子显然是照他的喜好打造的,对于blues这种音乐,他解释说:“jazz是由blues发展而来的,相对于jazz来说blues看似简单,其实更需要复杂的技巧去把它演好,blues的忧伤是在表达内心的情感,可以是爱、是愁,也可以是快乐。”

  现在的CD Blues不仅是演出吧,也提供一些中西简餐。包括个头很大的CD汉堡、客家肉饭、西班牙蔬菜卷,还有老板特别推荐的新鲜cheese配红酒。当然音乐永远是这里的主菜,不管风格如何改,爵士迷们的CD情结始终没变过。

  地址: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靠近长虹桥北(安妮意大利餐厅旁)
  门票:每周四、五、六门票50元(买一送一,可于下次入场时使用)
  演出:周六 詹小栎 21:30~24:30
  周二/日 陈鸿维爵士吉他独奏 21:00~24:30
  周四 Big John Blues Band 21:00~24:30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0:30:52 | 只看该作者
  爵士音乐节

  爵士音乐节第一次在中国亮相是1993年的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当年一度让爵士乐的受关注度空前提高,但办了几届之后此音乐节悄然退场,直至2006年,一个由本土乐手自己策划的爵士音乐节在北京中山音乐堂开幕,此后一年一度的“九门”就成了爵士音乐节的代名词,这让爵士迷们有了痛快来顿中外爵士大餐的去处,只是时间有限,就一周的时间,必须好好把握!



  秋风沉醉的夜晚 九门观感

  好像最近几年,在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沉寂几年之后, 有关爵士音乐的活动越来越多,大有爵士音乐要燎原的那么回事儿。但在这些虚假繁荣的背后,我看到的却是大腕的缺阵,老面孔的重复, 乐队水准的参差不齐,观众的稀落,或许太悲观了……九门音乐节,悲观中让人有了希望。

  ……

  Mike Stern 是谦虚而热情的,仿佛邻家害羞的大男孩,给你表演,与你沟通,每次当他SOLO的时候都会移动到舞台的边缘,真担心会不小心掉下舞台;同队的乐手都是很棒的,当他们演奏激情四溢的快曲的时候,其实和看了场STEVE VAI的吉他现场也没什么区别,Mike Stern 的GUITAR音色却差点把我搞得睡着,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Mike Stern 都是出色的。

  中场休息的时候,在厕所听旁边的一个哥们儿问老崔说:“这个是个大师吧?”我无语,做做功课吧!

  ……

  几天的盛宴,虽然不都是合我的口味,但仍然是盛宴,在爵士土壤如此贫瘠的北京城,这几个晚上是有营养的。在现场,就像万晓利在《流氓》那首歌里面唱的一样, “但是我满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德国JK号嘴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NBRASS ( 京ICP备12049184号 )

GMT+8, 2024-12-27 01:40 , Processed in 0.079812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