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is Wick铜管配件购买
搜索
各类原版管乐乐谱试听库丹尼斯维克铜管配件系列美国巴哈铜管乐器及配件西班牙Stomvi斯通威小号铜管
解放军军乐团录音专辑系列欣赏法国Buffet布菲单簧管普路太管乐箱包大全动漫音乐交响管乐谱试听
查看: 75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首中国管乐作品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6 16:0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随 想 曲 》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
作曲:陈丹,首演:解放军军乐团。指挥:张海峰。

以下是作者对作品的阐述。
    一抹红色,划破天际,带着理想和信念在卓尔不凡的永恒中留下了自己生命的奇迹。这是超越人类想象的开天辟地,这是拯救民族危亡的龙吼搏击。有了它——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了它——我们确立了“四九”天安门城楼不朽的辉煌壮丽……
引子:乐曲从夫吕号独奏进入,仿佛回到另一个时空,是对过去的追忆和缅怀。高音木管的呼应,由此产生的音色对比,使得空间更为立体,意境更为深远、静穆。
第一部分:小号与长号呼应式的号角旋律,以及乐队的节奏型强奏,立即进入一种激昂奋进的情绪中,好似勇士一样,勇往直前。由双簧管、中音萨克斯、钢片琴主奏的对比性主题,就像一股清泉涌出,随后的变化发展,始终洋溢着乐观的精神。
第二部分:英国管独奏的深沉的旋律,配合木管组低音区极富特点的音色,加上颤音琴的音色跳跃,好像思想者的火花闪现。随后圆号独奏的发展旋律与中音萨克斯的复调旋律,构成一种对话。铜管组中、低音温暖的音色铺垫,使乐队的音响发生变化,将音乐的情绪推进了一步。乐队全体在第二部分的两次出现,由木管组音色和木、铜管的复合音色的变化,以及调性的变化,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并使得音乐内在的情感更加纯净,感人至深。
第三部分:由中、低音乐器奏出的轻快旋律,以及乐队的复调化处理,将音乐逐步带入到一种激动的情绪中。这时,主题动机的出现,已由最早的深沉转化成坚定、自信,转化为一种力量。
尾声:在7拍的固定低音的衬托下,双铜管乐队将主题再一次以宏大的气势展现出来,它不仅仅是赞颂,而更是一种信念,它产生的力量不可阻挡。
《随想曲》是作曲家以当今的视野对伟大的长征进行的一次真挚的感怀。整部作品充分发挥了管乐队的特性,展示了管乐队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在混合音色的搭配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音响色彩富于变化。音乐自然流畅、刚柔相济、对比强烈、大气磅礴。

二 .长笛协奏曲 ——《宣言与火焰》   
作曲:陈黔。首演:解放军军乐团。指挥:张海峰。首演长笛独奏:邢睿夫。

以下是作者对作品的结构说明。   
    所有技术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准确表达音乐的精神内涵是写作这一作品的基本出发点。作品在强调民族性的同时更注意载体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在总结中西音乐固有的表现形态基础上,不拘泥于某种或某些技术手段的使用。仅仅从横向的线条、纵向的叠置、乐曲的结构和民打的使用这四个方面的表现形态上来说,该作品的写作有一些值得讲述的技术特点。
    横向线条的构成更倾向中乐的表现形态,回避西乐主题展开、动力再现等技术手段。在音乐的基础构造上,并不拘礼于固有的五声变音音阶形态,结合中西音乐的多种基础形态,构成了游离于调性和非调性之间有趣的横向线条。
    纵向叠置衍生于横向的基础形态,在三度叠置、五度叠置和混合叠置的和弦构成中,强调混合叠置的功能性、五度叠置的民族性、三度叠置的色彩性,充分发挥载体的特性,将不同的表现形态融为一体。
    乐曲结构是依据横向线条的发展而决定的,由于该作品的展开方式更接近于中乐的叙事方式,所以全曲的结构分寸更多的依靠打击乐的分割来完成。
    民族打击乐的使用在该作品的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多声音乐的表述方式里,除了结构的拿捏、独有的音色作用外,它与木管乐队的结合产生了更多的音色变幻,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述手段,而且使音乐形象间的变化更具弹性、各种音乐形象更加生动。
    以上四个方面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表现形态,它们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相互延续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创造出一种更重视听觉需求的表述方式和音乐风格。
   

三 .小号独奏《流动的记忆》作曲:曲成久。首演:解放军军乐团。指挥:张海峰。首演小号独奏:朱海。


风在流动、水在流动、草原、雪山也在流动,涂满沧桑的岁月永远不会停止,在流在动。风流水流情不流,草动雪动心不动,隽刻在两万五千里长路上的记忆呵,永恒……

四.女声独唱与交响管乐队——《红色课堂》
王玉祥、雷丛俊词,王和声曲。首演:解放军军乐团。指挥:张海峰。首演独唱:韩芝萍。         
    此曲为一首深情而厚重充满回忆与展望,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声乐作品。作者在音乐中引入了一些藏族的民歌元素,悠远绵长,缓缓地把人们带入到一个特定的场景和氛围之中.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红军,在深情地向后人讲述一个世代相传的故事,那就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它的壮举,它的精神,就像一部红色的教科书,激励后人传承和发扬,就象埋在我们心中的种子那样,永远的根深叶壮。

五.长号与管乐队——《出  征》
    作曲:王和声,首演:解放军军乐团,指挥:张海峰,首演长号领奏:赵伟明等。
此曲为一首长号组领奏与大型交响管乐队协奏的音乐会进行曲表现形式。作品紧扣主题,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地把观众带入到了具有丰富个性和紧张热烈的音乐氛围中。主题部分从小调引入,同时与同名大调和关系大调互相渗透,浑然一体,第二主题乐观而富有朝气,表现了现代军人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貌。乐曲的中段由独奏长号和群奏长号依次进入,在紧拉慢唱中表现了一种动感的抒情和飘逸的浪漫,表现了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再现部分则是主题动机在大调上的扩充和展开,宽广的节奏和韵律使音乐形象变得雄浑大气,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丰满。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行进速度,表现了我军势不可挡的现代化进程和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这是在长征精神指引下的又一新的出征,在八一军旗的指引下,它犹如滚滚的钢铁洪流,波澜壮阔,无往而不胜。


六.《交响序曲》-——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而作作曲:舒永刚,首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指挥:张海峰。

    作品取材于红军时期的历史音调,沿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力求再现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即将踏上万里征程与老区人民依依不舍的情感和我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坚定北上,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七.打击乐与管乐队——《怀念》
作曲:郭思达,首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指挥:张海峰。

    全曲以颤音琴为主奏乐器,加上打击乐组空灵的音色,以优美的旋律抒发了对昔日战友的深深思念。




八.诗朗诵与管乐队——《回声》
作曲:郭思达,首演:解放军军乐团,指挥:张海峰。

    全曲分为四个部分:告别,湘江,遵义,渡河。以长征路途上的点点感人片断连接而成。乐曲的主题提取于长征时期歌曲的素材,以新的和声织体使全曲更显气势宏大,与诗词交相呼应重温伟大长征的革命历程。



九.单簧管独奏——《梦回红原》带着虔诚的情感,用悲壮的主题追忆着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难。泥泞的红原,铭刻着一个红色的传奇。她深印着中国红军的足迹。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年后的今天,作者用《梦回红原》来缅怀和纪念这人类历史上不朽的丰碑。

十.管乐交响诗——《 圆明园 》

    圆明园,一个让世人刻骨铭心的名字。百多年来,它与中国的历史,国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缩影,它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已远远超过它的自身存在。圆明园,倡导着一种民族精神,折射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它的兴衰史,也是祖国的发展史,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这首作品的创作和完善,作者先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可以说:它是作者凭吊历史`感受今日的一首心曲。
      管乐交响诗——《圆明园》为单乐章结构:
      中低音声部奏出叙缓沉重的旋律,如泣如诉,历史老人那深沉苍凉`发人深省的故事,由此展开........。
      作者在此曲运用了奏鸣原则,一开始的主题沉重悲伤,紧接的副题涌动紧张。
      庞大的展开部分由粗涩的音调闯入,预示着列强的侵略行径,随之在主题与副题动机上的大幅度展开,多层次多侧面的展现了人民的苦难、哀怨、愤懑、月光下的诉说及激烈的抗争场面。
      再现部分作者把中低音声部主题在下属调上奏出,二小节后高音声部的副题在主调上跟进,这种主副题同时出现、多调性的立体展现,体现了作者力图营造一种带有反思、总结意义的深邃意境的主导思想。
      尾声部分音乐转向透亮光明,雄伟壮阔,把历史空间拉向了近代,结束处《歌唱祖国》因素的引入,把音乐带向了全曲的最高潮。它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才能把中国引向繁荣富强,帝国主义列强欺辱我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将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之中!
      此作品1999年荣获全军第七届文艺会演创作一等奖,现已由德国HeBu音乐出版公司在欧洲出版发行。


   
十一.《 采 香 》

    单簧管四重奏。《采香》是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陈丹为参加98北京国际单簧管艺术节的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四重奏组而作。重奏组由胡伟、季冠军、江东、刘冰四位演奏家组成。
      作者受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演奏法、山歌情趣、民族吹打乐等中国民间音乐素材的启发,在这部作品中,从另一个角度对以上三种音乐状态进行了新的诠释。
      此曲1998年9月首演于“北京国际单簧管艺术节”,并获第七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此作品已由德国HeBu音乐出版公司在欧洲出版发行。



十二.《白骆驼》


      这首作品是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陈黔创作的一首长号独奏曲。首演独奏者:谭扬。首演乐队指挥:张治荣
      原自于撒拉族起源的民间传说“骆驼化石、水土相符”,这一民族传说的概括,也是传说中骆驼泉的由来,乐曲结合通俗音乐的表现手法,描写这一民间传说中的白骆驼,寻找到美丽家园的形象,借喻这一民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作品已由德国HeBu音乐出版公司在欧洲出版发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9-1-26 21:15:48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好多都没有听过啊 ~~~~~
3#
发表于 2009-1-28 20:55:2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怎么都没听过啊~
  我的见识太少了~~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NBRASS ( 京ICP备12049184号 )

GMT+8, 2025-1-7 04:40 , Processed in 0.067146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