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队标准化训练教程
搜索
各类原版管乐乐谱试听库丹尼斯维克铜管配件系列美国巴哈铜管乐器及配件西班牙Stomvi斯通威小号铜管
解放军军乐团录音专辑系列欣赏法国Buffet布菲单簧管普路太管乐箱包大全动漫音乐交响管乐谱试听
查看: 71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单簧管第一人 记穆志清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5 23:2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单簧管第一人
——记穆志清教授  
     我国著名的管乐教育家,杰出的单簧管演奏大师,四川音乐学院教授穆志清先生在祖国大地遭受动乱的年月——1969年逝世,至今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6年了(注:本文作于1985年)作为一个曾受益于先生多年的学生,我深深地怀念着他。怀念他那精湛的演奏技艺,怀念他勤奋不已、诲人不倦的崇高品德,怀念他献身音乐事业的辛勤一生。
    穆先生1889年(光绪15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生于京兆大兴(现北京市辖),学名金仆,字志清。幼年随经营小商的父亲松瑞(满族)在北京读书。住家附近是外国府(即大使馆),常能听到管乐队为游园会、宴会和舞会的频繁演奏。受环境熏陶,自幼热爱音乐。16岁时(1900年),中学毕业,不顾其父反对,毅然考入当时担任清政府海关总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利用关税开办的海关附设音乐专修班。这个班的前身是1885年前后在天津成立的赫德私人乐队。19世纪90年代初期,其规模仅是只有使人的小型管乐队,这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乐队。此后不久,乐队又在北京新招学员,聘请外国教练指导,改名为海关附设音乐专修班。乐器类中除管乐外,又增加了弦乐器,随着演奏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个班的乐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北京颇负盛名,成为外国人娱乐生活和清朝廷接待外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曾在先生家看过赫德的侄女茱丽叶•布莱顿(juliet Brattain)1909年发表的该班后期的乐队照片,图右持中音号者就是当年的穆先生。穆先生是从葡萄牙籍教练恩卡拉查欧(M.Encarnacao)多尔顿(Dalton),主修单簧管、中音号并副修提琴和指挥。学习期间,接受意、比学派严格的视唱练耳训练,熟练的掌握了固定调的唱法和敏锐的听觉能力,专业成绩尤为突出,尚未毕业就在清朝皇宫开过音乐会,受到慈禧太后的嘉奖,授予“宫廷乐师”荣誉,并赐予皇宫留影。1910年先生毕业后留该班任管乐首席,至1918年因经费困难停办以前,一直从事单簧管演奏,虽然他们的听众以外国人和中国官宦为主, 但对清末北京音乐活动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上,穆先生当之无愧为中国人掌握外国管弦乐器的第一代开拓者,也是我国第一位显露音乐才华的职业单簧演奏家,穆先生从1919—1922年,先后又在上海国际管弦乐团和北京万国美术所管弦乐团任管乐首席。他是这两个乐团中惟一的中国演奏员。
    1922年穆先生应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同年2月12日,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成立,蔡元培先生兼任所长;近代中国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先生担任教育主任;穆先生任导师,主授管乐器,副授提琴。受业于先生的学生有吴伯超、谭抒真、许可经和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等。穆先生还亲任我国成立的第一支管弦乐队——北京大学管弦乐队的单簧管演奏工作。这个17人的小管弦乐队,演出频繁,颇具影响。在萧友梅先生影响下,1923年第八次公开音乐会上,演奏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1924年在第17次公开音乐会上,演奏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北大附设音乐传习所和北大管弦乐队,在研究、介绍欧洲古典音乐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可以说是现代中国音乐的火种。
    1927年,新的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为奉系政客刘哲,下令改组北大,恢复满清时代的“京师大学堂”,自封为“大校长”。他以“音乐有伤社会风化”、“浪费国家钱财”等罪名下令停办音乐研习所。于是穆先生愤然南下,经其学生谭抒真的介绍进上海私利艺术大学任音乐系教授。1930年经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推荐,由受聘于广州市立艺术学院并兼任中山大学音乐研究所和岭南大学音乐教授。    1932年转至四川成都艺术专科学校任音乐教授。后因军阀混战,无法办学,于1939年赴重庆任抗战音乐协会理事,并经著名音乐家、小提琴家马思聪邀请任中华交响乐团管乐首席,同时兼任音乐干训班教师。从1942年8月起先生又先后在重庆和上海的军政部陆军军乐学校(后改名为特勤学校军乐专修班)任教。1948年11月,在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光明即将驱逐黑暗的时刻,国民党特勤学校被迫逃迁台湾,穆先生毅然拒绝前往,只身奔赴重庆,迎来了祖国的黎明。
    解放后,穆先生热爱新中国,拥护的领导,积极参加了解放初期的各种音乐活动,竭诚地为创建人民的音乐服务。1950年10月他应重庆西南人民艺术学院之聘,任音乐系管乐教授。1953年因院系调整来成都,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后改名四川音乐学院)器乐系管乐教授。穆先生执教几十年,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有影响的管乐演奏家和专业教师,其中大部分至今活跃在各大音乐院校和文艺团体。可以说,穆先生培育和栽植的桃李已遍布九州大地,而这株株成才之木无不浸透着先生的心血和汗水。
    穆先生在专业和教学中之所以能够具备高深的造诣和取得卓越的成就,在于他对艺术的追求是那样的执著、勤奋和专一。60年来,他对单簧管始终爱不释手、苦练如迷,他安于清贫,不慕名利,不为官荣和商富所诱惑,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他倾注的音乐事业之中。回忆起来,先生直至晚年,其识谱能力之强,技巧之熟练仍能远胜于后辈,这与他勤奋而专一的治学态度是绝然分不开的。
    穆先生对己严,对学生则更严。教学中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完整的演奏技术,重视基础训练的严格性和系统性。但又不拘于某种一成不变的程序。而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情况,灵活的安排技术学习内容,使学生最终能完成理解和训练掌握。凡是经过穆先生严格而系统训练的学生,突出的特点是基本功扎实,技巧熟练,能胜任各种不同程度和难度的乐曲的演奏。
    除了极为重视基本功训练外,穆先生同样重视音乐表现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时有所侧重,但他认为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他常讲:“技术是音乐表现的基础,而音乐表现又使技术得到实际锻炼”。因而他总是把学生掌握演奏技术、培养音乐鉴赏力和发展音乐表现力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可能的范围内,达到教材所规定的最佳水平。
    凡是穆先生教过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亲切耐心,从不发脾气和训斥,而是以启发、鼓励为主,在教学生吹奏某一作品之前,他总是细致地将这个作品加以研究和分析。他认为:“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很好的理解作品的吹奏方法”。因此,每上一个新作品他都要先向学生讲解作品内容并说明怎样演奏,让学生了解每个练习的意义,需要克服的难点以及应当达到的目的。引导学生去独立练习。它的经验是:“教学比重教(纠错)容易的多”。如果经过练习,学生还不理解,不能象作品所要求的那样吹奏,这时他就会做出很有说服力的示范,有时甚至示范多次。但是它又反对学生单纯的模仿和刻板死记教师示范的习惯。穆先生不仅在专业教学上对学生具有高的责任心,而且充满了对学生的严师之爱,良友之亲,关心他们的生活和理想。他在自己的生活也不甚宽裕的情况下,还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物质上的无私帮助,尽到一个师长的全部责任。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们可以告慰穆先生的是,祖国的管乐艺术和事业正呈现出一派生气,先生卓越的技艺和未尽的遗志已承继有人;先生毕生的业绩和为人师表的美德,也将光照后世,并在我国的音乐发展史上留下不可泯灭的足迹。

[作者简介] 邢学智,1930年出生,山西运城人。四川音乐学院著名单簧管教授,曾任该院管弦系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
创作有《彝族欢舞》、《红日照康巴》等多首情绪欢快、风格清新的单簧管独奏曲;翻译和撰写了《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单簧管音乐史》等三十多篇文章;培养了一批批单簧管专业人才;其传略被辑入《中国音乐家名录》等多种名人录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9-1-21 22:59:47 | 只看该作者
在单簧管艺术那本书中看过关于穆教授的介绍   谭抒真教授的音乐文集中有一篇专门是写穆教授的    谭教授对他非常的敬重    还曾教授他小提琴演奏   陶纯孝教授就是穆教授的学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NBRASS ( 京ICP备12049184号 )

GMT+8, 2024-12-29 14:37 , Processed in 0.039859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