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巴松的朋友都知道泰勒曼为巴松写了很多作品,这篇文章就是希望,在演奏他的作品前,对其作者本人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对我们理解乐曲会有较大的帮助!!!
泰勒曼1681年3月14日生于德国马格德堡 (Magdeburg),靠自修学习作曲,家人并不支持他的音乐志向,最初他在莱比锡攻读哲学,据说他此时自己私下写的一些 曲子,乐谱被同学发现拿去发表,由于实在写得太好,因此被力邀为圣汤玛斯教堂 谱写仪式用的清唱剧,才使他终于走向音乐之路。 (CD解说上强调他“Was discovered as a composer”喔!)
他放弃读哲学全心投入音乐创作,很快地当上莱比锡歌剧院音乐总监,拥有左右整个城市音乐活动的影响力,接著陆续在Sorau,Eisenach,Frankfurt任职,最后担任汉堡市Johanneum的乐监同时兼任五大主要教堂音乐总监,从1721年到1767年。1767年6月25日泰勒曼在任内逝世,他的一生可以说都奉献给音乐,也左右了巴罗克晚期德国音乐界。
除了他闲暇谱曲而被发掘为作曲家的轶事外,另一件常被提到的是1722年他和巴赫同时申请莱比锡圣汤玛斯教堂的乐监,以泰勒曼当时如日中天的声望,教堂方面当然属意泰勒曼,可是泰勒曼因汉堡方面承诺更高的薪水而撤回申请,才使巴赫有机会任职圣汤玛斯,然而在时代进入浪漫时代以迄现在,巴赫伟大的身影掩盖巴洛克众多 作曲家,而泰勒曼竟也成为“冷门曲目”中的一个名字。
其实以作曲家的质量来说,泰勒曼创作了四十部歌剧,一千首左右的管弦乐组曲, 约一千七百五十首教堂清唱剧,十六首经文歌,四十六首受难曲,和为数众多各种编制的室内乐,还有为不同事件场合而做的特别音乐,在量上甚至超过巴赫、亨德尔加起来的总数;在质上其音乐的作曲技巧和内涵也很多样丰富、并且带有一种幽默练达的人生观。在音乐史的贡献上、泰勒曼使歌剧的演出成为现在熟悉的剧院舞台以供公众欣赏的形式,并建立了音乐从教堂中独立出来公开演奏的音乐会模式,所以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音乐会,是从泰勒曼开始的。即使不论泰勒曼在当时的声名远播, 他在音乐内涵、作品数量和音乐史的贡献上,都有一定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不应该被忽略。
如果要深入欣赏泰勒曼的音乐,放下我们一般对古典音乐既有的“常识”是必要的(其实欣赏任何音乐都应该有这样的勇气,音乐的世界会宽广很多) 。为了让大家接触巴罗克真正的音乐精神,我必须先丢出来一句挑战的话 (其实也是实话) ,巴赫并不是巴罗克主流的作曲家,严格说起来他根本是包装了巴罗克外衣的浪漫主义者。
以德国而言,泰勒曼是真正的巴罗克作曲家,巴赫则是不符合巴罗克标准的“冷门”作曲家;以整个欧洲而言,巴罗克真正的重心在法国、意大利,当时价值观中的理想作曲家,是意法风格的融合,不是强调个人表达的风格。德国开始接受巴罗克风格,并有一些作曲家出现时,法国、意大利的巴罗克已经非常成熟,德国可以说是巴罗克音乐的末流和尾声,而巴赫则是末流中的末流 (即生错时代但在尾声中集大成者)。巴赫开启的是德国的音乐生命,泰勒曼则是巴罗克时代少数成功的德国作曲家之一。
巴罗克的人只知道有泰勒曼,不知道有巴赫这个人。为什么巴罗克时代对巴赫的看法, 会和我们现在的认知如此不同呢?因为在音乐上,巴罗克是法国本位的时代,古典、浪漫……则是德国本位的时代。法国在巴罗克时音乐上的 导地位从古典以后就让给了德国,此后德国音乐等同于欧洲古典音乐,法国在音乐上沈寂了数百年,直到德彪西等人的出现,这也是现代法国音乐总是有复兴巴罗克拉摩、吕利光荣的原因。总之, 习惯了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马勒这个德国音乐传承下的人们,会被巴赫的伟大感动,却不能接受泰勒曼轻松、多样的音乐观是很自然的。
听听泰勒曼写的协奏曲,如果对维瓦尔第的“四季”很熟的话 (维瓦尔第有500多首协奏曲)会发现样子怎么长得都很像(当然细听是不同的);再听听泰勒曼的清唱剧或圣母颂等曲子,欢闹轻松一点的几首,和法国的一些歌剧和圣母颂、镇?曲等宗教音乐的感觉很像。啊!这个人怎么一点也没有自己的风格,好听、可口的旋律,松散热闹的气氛,简直没什么音乐内涵嘛!熟悉巴赫、莫札特、贝多芬…的人一定要这么说了。
泰勒曼会被忽略的原因,也正是他在巴罗克时代成功、受欢迎的原因。泰勒曼写什么像什么,写协奏曲就要像意大利纯正风格的协奏曲,写歌剧或宗教音乐就要像法国纯正风格的歌剧,他完全符合一个成功巴罗克作曲家必备的条件,意法风格的融合,再加上他有什么委托就作什么曲子,一点也不是现在作曲家艺术与生活分离,为艺术而艺术,为理念、个人表达而艺术的观点,他的曲子也就“缺乏音乐内涵”了,甚至被视为 作曲匠,这其实是每个时代对音乐定位与价值观的不同,并不是作曲家的责任,但德国 毕竟非巴罗克主流,即使泰勒曼再成功也不可能超越意法已有的成就,在德国本位的古典传统中,他这样的风格更难在音乐史上起影响,所以说:泰勒曼在音乐“从法国本位过渡到德国本位”的过程中被牺牲了也不为过吧!其实再仔细一点去聆听这些“没有音乐内涵”的音乐,淡淡的、不企图抓住你的韵味,还是流动在乐音里的,尤其是室内乐的作品更为显明,也许因为室内乐比较不是受人委托,也不是提供任何特定场合使用的吧!
在欢乐庆祝的音乐里不失深度和内涵,在挽悼悲伤的丧礼音乐里不失幽默和典雅,在室内乐里,虽然有比较多的内心流露,却不失巴罗克优雅清新的风度。不管是快乐是忧伤都不会过度,用一种练达的幽默去化解,也没有高姿态艺术家的严肃,流畅丰富的乐音让空气里充满愉快气氛,不必竖起耳朵,很舒服的音符就递送给你,你只要躺在那里直接享受就好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