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x4 l. F L1 B0 Q$ Z) @3 a蔡一宁:1969 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长笛专业。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锦州音乐家协会理事、锦州市管乐协会会长,锦州市歌舞团首席长笛,国家长笛二级演奏员。# w7 Q( W6 t# | Q" m
9 g% ]1 u2 W/ h* ] 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觉神经的冲动并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因此听觉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内心听觉则是一种潜意识的听觉。其实,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心听觉,比如默读文章。 # a/ p+ b. g5 @5 i
/ z+ h5 W% Z$ V2 s& j7 _ 长笛演奏中的内心听觉,就是当我们看到乐谱后,不借助乐器的声音,也不哼唱,在全然的静寂中,在内心里想象出音符的高度、长度、力度,甚至是连贯、优美的整首曲子,这就是“内心听觉”。2 Y+ E4 v( a* C$ T
8 F9 T* M+ q6 Q9 g 音乐是门听觉艺术,而且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每个人对音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感悟和想象力,所以让内心听觉和想象力伴随音乐的发展自然流动,使每个演奏者在演奏同一首曲子时表现出每个演奏者不同的个性,使之形象化、完美化。% I* j/ p3 X+ I$ Z
( [+ K" a- H; k* B 如何在演奏中通过良好的“内心听觉”使音乐的表现尽善尽美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r2 d/ U% @0 d, b* g' z, \
首先要校正长笛使之基本音准,然后通过气息的控制使旋律达到完美的程度,演奏者要利用“内心听觉”来调整自己,通过不断调整自己对乐曲的感觉,使之达到最稳定的状态,从而更为顺畅地表达音乐的内涵。在技术方面,要利用“内心听觉”来稳定节奏,协调好气、耳、舌、手之间的关系,从而轻松流畅地展示娴熟的演奏技巧。演奏者对于音乐的把握需要经过长期的包括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演奏技巧及音乐感觉的升华。在独奏、重奏和合奏的过程中,在演奏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在符合的音响效果中找出自己的声部,确立自己的位置,在表达乐谱本意的同时做到随机应变,通过整体的调控从而使音乐表达更加完善。
; T% B% o a, Y5 [6 t% e$ \6 S5 x9 Z, e3 N
其次是提出“至真挚情,美乐美心”的观点。“至真”,就是对于演奏者状态的一种要求,它体现了器乐演奏最基本的要求——对技巧的掌握。在长笛演奏中,表现在音准的把握、整体节奏感的统一、力度的均衡层次上。管乐器是按照十二平均律的音高关系制作的,每种管乐器都有其自身存在的某些音不准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演奏前进行调音时着重注意那些音的音准。有些演奏者虽然在演奏前很仔细地调音,但在演奏中音准仍然出现偏差。无论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音准偏差,都会直接影响音乐表现的美感。排除客观因索,需要用“内心听觉”去衡量自己技术技巧的发挥,因为只有演奏者在用耳朵倾听的时候,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的音准与音质,所以“内心听觉”对于正确的调音和在演奏过程中准确的发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内心听觉”,是从演奏者通过平时保持的、良好的倾听习惯中获得的。那么,什么又是良好的倾听习惯呢?在这里,需要进一步明确“听觉”的概念。而“内心听觉”即在无声的状态下,内心对音乐的想象,是一种内在感知形式。演奏者通过在演奏的间歇处努力在内心归纳、想象刚听到的音响,通过整理、加工外部听觉所获得的印象,达到把握音乐的整体形象的目的。如果中断演奏,其记忆就会出现断层,失去外部音响的刺激,内心便停止活动,这样的演奏者,就是“内心听觉”较差的演奏者。他们往往被动地接受乐曲对于个人技术的要求,而不能通过积极的“自我听辨”,更好地把握音准、注重音质。听取“内心听觉”的支撑,外部听觉所接受到的信息得不到整理与巩固,也使记忆与思维活动难以展开。所以,缺乏“内心听觉”的演奏者,对曲目整体的记忆与把握是相对困难的。
9 v6 C# s$ H' n* p, P9 {
) e3 x9 f; h3 ], p& s! s 另外,根据可差性的发音原则,演奏者通过“内心听觉”调整改变每个音符的震动频率来解决演奏中音准的问题。因此,就要提高演奏技法、音质音准的熟练程度使之达到“至真”。3 u& ^# \5 A# x. |% _* J
4 ^) K6 W' o( }
“至清”则完全是长笛演奏者的心态表现:完成一首悠扬的曲子,需要演奏者内心积极地参与,演奏者要悉心揣摩作品标示出的所有要求。我们不能死板的根据乐谱上的表示处理乐曲,而是要通过对音乐的感觉以独到的见解加以表现,从而完成具有个人风格的二度创作。% o- ~* S; l0 m
8 {( ^ {. E! s 如何能理解并把握好音乐的节奏呢?首先,通过“内心听觉”应该很好地把握每个音的实质,在这个基础上注重旋律重音的对比,培养对速度和节奏的准确性、协调性的感觉力。通过长期熟练的练习,使每个音符都能协调一致地服从音乐整体的脉动,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至真”。因为有了充分的技术上的准备,对乐曲的深刻理解才能做到比较完美的“个性发挥”,达到“至真、至情的境界”。
* W- k4 O ]. f( k& A6 h1 O o/ d# i' n& ~3 [, W7 Z; {
当然,长笛演奏中,力度的均衡与层次的体现也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它比节奏感更能体现一个人在器乐演奏方面的天赋与灵性。但是由于发音位置的不同,较之簧片乐器来说,长笛低音区在发声力度与穿透力方面略显薄弱。特别表现在合奏和重奏中,长笛的声音往往被淹没在其他乐器的乐声之中,从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也无法达到预想中的完美效果。如何完整地表现出长笛与众不同的乐音,巧妙地使之与其他乐器区分开来又不破坏整体音乐的和谐,这就要求演奏者运用“内心听觉”倾听辨别各种声部间的力度是否平衡,并加以恰当地调整。这种调整,曲谱上是没有标示的,惟有演奏者自己依靠对音乐的理解,去想象、去控制,用内心听觉去听、去默唱。根据旋律线条的走向适当调整力度和乐句之问的连接,从而完整地体现乐曲美妙的意境。由此看来,长笛演奏过程中的力度均衡与层次突出,离不开“心”的参与。对于长笛演奏来说,技巧上的要求不难做到,而通过长笛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觉才是最为重要的。长笛演奏包含了一种音乐的感觉在单面,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而这种感觉,较为明显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内心听觉”上。只有拥有良好的“内心听觉”,才能更好地把握长笛演奏的根本,体现长笛演奏的魅力,诠释长笛演奏的奥妙。在演奏时做到技艺精湛、技巧娴熟、感觉灵敏、情感真挚,演奏出的乐曲必定是优美的。音乐的美是源于心灵的,它是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美、丑、善、恶的反映,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律动结晶。演奏不仅仅是一种模仿,应该是具休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趣味的创造,或是严肃的思考。“内心听觉”,恰恰是连接演奏者与乐谱之间跳动的音符,是跨越人与音乐之间的一道彩虹。" R, X- }3 s, U1 K
3 `) A3 {1 {9 _ q 如何做到“美乐美心”?这是对于演奏者自身素质的一种较高要求。首先,“内心听觉”是通过知识的丰厚与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完善的。要多看文学、美术作品,包括大量地听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尤其是交响乐和室内作品,增强个人修养,艺术的感觉是互通的,演奏者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其次还要长期坚持基本功的练习和舞台实践,不断地丰富经验,培养和提高个人的“内心听觉”能力,从而确实有效地提高演奏水平。提高对乐曲整体风格与内容的把握,是提高长笛演奏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感知能力,发展音乐记忆力,训练听觉思维,同时利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个人自身的特点,努力达到乐曲的要求,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大脑思考,把每一首曲子用心地去完成。
, N! T: `; f' ~8 n' E8 D3 Y- u" y" [! y- A
总之,每个长笛演奏者通过对“音乐感觉与内心听觉”这一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在长笛演奏中达到自我意识的升华与超越,从而塑造更为完美的音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