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表演心理
音乐表演者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表演者的艺术修养和音乐技能通过表演得以展示。表演效果与表演过程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受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是表演者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二是表演者对熟练技能的掌握及运用状况。
表演环境的刺激对技能的展示有极大的影响。对于初登舞台的表演者,环境刺激起着消极的作用,通常表现为怯台。怯台是由于情绪紧张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反常,如心动加速、呼吸失调、凝视不能自如、听觉辨别力减低、唾液分泌减少、大肌肉群颤抖、参与技能活动的小肌肉群紧张僵化以至失去控制。有些表演者临台前数日出现身体不适感,如消化不良、自感发烧,声乐演唱者甚至感到声音嘶哑。这些“症状”都是假象,登上舞台即自行消失。偶有把不适感带上舞台的,但表演完毕即消失。这些反常现象,使技能的定型结构受到干扰甚至破坏。久经锻炼的表演者,对演出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演出中能充分发挥技艺,激起观众的共鸣。有些创造性的精辟表演,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舞台实践对于表演者的成长是一个重要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把最初的消极因素逐渐转变为积极因素,并且把成功的表演与环境结合在一起。
熟练技能是表演的最基本的要求。在长时间的反复练习中,大脑皮层经常受到按一定顺序出现的刺激物的作用,感知与动作反应相互联系并不断地相互调节,逐渐形成熟练技能。它的特点是动作自动化或动作定型。
把熟练技能放到舞台上去锤炼有一个由粗糙到精华的过程,其中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在最初阶段,由于怯台的影响,表演者常常不能进入习惯的演奏或演唱状态。表演活动及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从而出现意外的错误和遗忘现象。这些差错的出现往往有隐蔽的原因,如技能不够熟练,动作定型结构中有薄弱环节等。演出中如果对已经克服的难点出现恐慌心理则容易造成错误,还可能在难点到来前即慌乱而出错。表演者一般用心智和运动觉两种方式交替互补地记忆乐曲,演奏中突然改变原有的记忆方式则容易造成记忆的阻碍。第2个阶段是总结初登舞台的经验教训向高要求的过渡,其特点是:①弥补前一阶段在实践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纠正方法上的错误。②认识上产生变化,表现为把初演阶段在观众前的紧张状态变为从容不迫,并感受到来自观众的鼓励和同情,体会到动作定型在结构上虽有顺序的排列,但在表演过程中各项动作的分量并不相等,有轻重主次之分。掌握表演中速度上的节奏、力度上的节奏和心理上的紧张和松弛的节奏,则可使机械式的动作结构变得生动化、性格化。③开始探索并准备施展自己才能的特长。在第3个阶段中,表演者在思想上和技艺上逐渐成熟,能够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表演由最初的平铺直叙逐步改为最有表现自己特长的表演方法。能突出独特的表演风格,更深刻、更准确地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