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管乐的环境很不好啊!
现在江.浙铜管乐队很多,哈哈,都是给人办婚丧事用的,拿的都是文工团退下来的破烂管,穿的不三不四的乐队服,把铜管乐的形象搞的深入人心啦..学铜管乐就是混个饭吃啊,谁看的起你,叫你吹喇叭的,哈哈.这是中国的环境,俗,不高雅,还能出大师吗?哀哉...
2004-5-28 16:01:00 我觉得这只是一小部分啦不要这么悲观,既然我们是震撼人心灵的音乐的使者,何必在乎那一小撮可悲的事情呢,记住我们做的是对的 没见过世面
已经有大师了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楼上说的我不赞同,中国可以成为大师的不多,大师不光要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有高超的人格魅力,这一点,国内的所谓的大师和国外有很大差距
个人修养
从这个侧面,就可以看出国内与同外音乐文化程度的差别啊!正如楼上所说,没有见过世面,这是一批封建残余势力啊,!哈哈,不要被他们的言论给影响了,我们跟着走的主义新人啊,,中国未来管乐的教育,管乐环境的营造都肩负在我们这一辈的肩上啊!为生活添色彩
討论管乐的环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更使人深思的问题,过去就不讲了,新中国成立在這短短几十年里,管乐艺术這门事业,随着共和国一道成长壮大。发展总是不平衡,城市與农村,沿海,中西部都有差別,经济的大发展,必定会帶耒文化的大发展!在旧,別人称吹管乐者为,吹鼓手,(红白喜事)是不受人们敬重。
在新中国,称之为文艺工作者,艺术家,演奏家,经常登台为大众演奏,地位变了,是年青人献慕的工作。在現实的生活中,确是有这样一些,管乐爱好或下崗者,自由接合一起,去歌舞厅,去参加一个开业典礼,祝贺婚礼,给生活添了色彩,又为常不可,为了生活过得好些,這就是差別。提高演奏质量才是当务之急! 見世面,在西方不少国家城市地铁的过道上,人多的車站旁,有一人的,有三五成群的,手持乐器在吹拉弹唱,你喜欢就给一个钢本兒,不喜欢就走你的路。在我们的城市一角,还看不到這些,为什么?
:sun: :hei: :sun:
页:
[1]